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江门主打“内家拳” 注重“润物细无声”(组图)

  改变就发生在身边。正如上述场景所展现的,让江门本地市民感同身受的是,江门“创文”不仅仅是抓市容市貌,更重要的是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让文明、健康、绿色理念真正融入生活。

  “江门创文从来都不是拼硬件,打的是‘内家拳’,体现的是‘润物细无声’。”当南方日报记者走进江门,深度触摸中国侨都的文明细节时,当地参与“创文”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义工、志愿者如是说。为惠民而建,发动全民参与,注重常态化和可持续性,追求人的素质的提升,江门由此也在“创文”过程中形成了富有侨乡特色的“江门模式”。

  自信、平和、淡定、包容,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江门,在创建和谐的文明生态之路上走得越来越从容。拿到了“全国文明城市”这一金字招牌,江门在充当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开放之门”,粤西进入珠三角的“方便之门”,珠三角通向粤西、广西乃至大西南的“辐射之门”的角色后,势必更有担当、更有作为。

  今年春节假期刚过,江门市委书记毛荣楷便远赴北京,代表江门去北京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并接受了习总书记的接见。令他倍感欣慰的是,江门顺利通过了中央文明办的测评,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来到江门近两个月,毛荣楷对这座城市已建立了初步的直观印象。在他看来,江门获得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名副其实的,而且其“创文”模式也充满了侨乡特色。如今回首,江门在过去“创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如何进一步深化“创文”工作,“创文”又将如何把侨乡资源转化成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日,毛荣楷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深入思考,接受了南方日报的专访。

  A

  谈创文经验

  “全民创建、创建为民”

  是成功的关键

  南方日报: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创文对于江门意味着什么?

  毛荣楷:这次江门能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桂冠,是江门历届党委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江门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让我刚来到江门工作,就有机会代表江门去北京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并接受颁奖,我感到十分高兴和骄傲。

  这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说明江门创文的工作做得很好。创文对江门的发展有何意义?在北京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时,我也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首先,创文很重要,因为创文是为了惠民、利民,不仅仅是为了一个称号、拿一个牌子,更不是政绩工程。通过创文,江门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硬件,更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方式。比如,开展“绿色、健康、志愿服务”三大行动,志愿服务行动培育了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升华了市民素质;在绿色行动中,狠抓“种树”工作,共投入资金9.85亿元,新建改建大公园23个、社区公园100多个,市民踊跃捐资3000多万元认种认养树木,参与义务植树市民近百万人次,强化了市民的环保理念;在健康行动中,大力推广广场舞、健步走、踢毽子等活动,惠及群众100多万,使邻里关系更和谐、个人的休闲方式更健康。

  创文还是促进江门全面发展、综合提升的“牛鼻子”。通过创文,凝聚了民心,提振了江门人民发展的信心;通过创文,改变了过去有些人对侨乡庸、懒、散的片面、负面看法,看到了江门干部群众敢于担当、积极有为的进取精神。我们更看到江门的发展更加有序、高效、规范、科学,这是江门未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创文必将给江门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长期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南方日报:江门的创文模式主要有哪些特点?

  毛荣楷:“全民创建、创建为民”“建设市民满意城市”,是江门创文从一开始就树立起来的理念。这对一个城市能否成功创文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仅仅是党委、政府行动起来,远远还不够,关键还是要在创文过程中广泛发动群众的力量,这一过程也是惠民、利民、培育和升华市民素质的过程。

  江门创文并不是拼硬件,打的是“内家拳”,注重常态化、规范化,“润物细无声”,广泛发动海内外江门人共同参与,形成独特的“江门模式”。江门人普遍心平气和、与人为善,注重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融,同时作为“中国侨都”,又兼具国际视野,所以江门创文模式也同样把这些特点融合好,发挥好。市民的支持,市民的参与,市民的表现,特别是广大江门籍华侨华人的支持是江门取得和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关键因素之一。借此机会,我也向关心支持江门创文的广大市民、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表示衷心感谢!

  B

  谈核心竞争力

  把侨乡“软”实力

  转化成“硬”实力

  南方日报:有一种很有趣的说法,江门的“小鸟天堂”其实与精神文明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毛荣楷:小鸟天堂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意象,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典范。它最大的特点是独木成林、和谐共融,这里不仅是鸟的天堂,更是人的乐园。延伸到江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民参与、利民惠民、从容淡定等江门创文的一些特点,便共同形成了江门创文的生态系统。小鸟天堂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主要是因为环境优美、和谐,逐渐地把外面的“鸟”也吸引过来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包含了江门创文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筑巢引凤”,留得住人,让市民都安居乐业。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有“林”,还要有“鸟”。如果外面的“鸟”都愿意过来,和谐共融,那就说明江门的创文工作也收到效果,在这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南方日报:江门是怎样通过创文把文化“软实力”转化成“硬实力”?

  毛荣楷:我来到江门以后,一直都在思考,结合省委、省政府实施“珠西战略”、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新部署,江门接下来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在调研的过程中,我跟各个市、区的负责人也交流了这个问题,觉得创文还是一个创造地方“软”实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不仅仅是为了创文而创文。

  现在经济发展竞争很激烈,都在比拼经济总量、大项目、大企业这些核心经济指标,但往往就会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江门通过创文形成的文明、有序、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进取、高效、便利、诚信的发展环境,绿色、整洁、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崇文尚善、和谐包容的民风民俗,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充分利用、全力弘扬的核心竞争力,这些软实力必将是实现江门差异化发展、优化发展、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南方日报:在创文过程中,江门是如何充分发挥侨乡资源优势的?

  毛荣楷:“侨”文化是江门文化独树一帜的瑰宝,我们正致力于打造“世遗文化·中国侨都”的文化品牌。在创文中,江门也充分发挥这一方面的优势,如发挥侨刊乡讯的海外宣传阵地作用、开展“文明创建·问计于侨”和征询港澳政协委员建议活动、举办侨乡华人嘉年华和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利用100多位江门籍港澳影视明星的“明星效应”等,通过各种形式倾情宣传,大力支持江门创文工作。

  不过,有一点引起我深入思考。以往,一说起发挥华侨对于江门发展的作用,主要都是华侨怎么捐资办学,办了多少大企业。前段时间我去了香港和澳门,他们说的还是在江门办了多少学校和企业,做了多少公益事业。但我认为,除了要抓好华侨捐资办学、投资办企业之外,还要重视侨乡文化。比如,充分挖掘海外华侨成功背后的故事,以及他们开放、拼搏、进取的精神力量,能给江门带来什么样的启发。华侨当中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他们的奋斗精神,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都值得我们去关注。我们要更加注重以“华侨精神”鼓舞带动侨乡的发展。

  C

  谈深化创文

  “创文”要结合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南方日报:你此前在珠三角几个城市都有长期工作、生活的经历,来江门将近两个月,对江门的“文明印象”是怎样的?你理想中的文明城市应当是怎样的?

  毛荣楷:来江门之前,我在省纪委工作,此前也有地方工作的经历,其间也走遍了全省的21个地级市。我觉得,江门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名副其实的。江门是一个和谐、优美、整洁、有序、幸福感强的城市,这里民风淳朴,人的素质也很高,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城市。

  创文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创文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使江门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更科学,市民生活更便利,办事效率更快捷,社会环境更和谐,生态环境更优美,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南方日报:你刚才说创文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江门创文若要继续深化,擦亮这个国字号招牌,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的呢?

  毛荣楷:江门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怎么走,我认为,首先要防止出现蝉联后歇口气、创文工作便停下来的情况。要防止出现形式主义,特别是运动式、一阵风式的创建现象。因为今天成功了,不等于明天江门还是文明城市,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不进一步深化、巩固创文成果,就可能落后于别的创建城市。所以,江门还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巩固创文的成果。要追赶标兵,更进一步,努力向在创文中分数比我们高、做得比我们好的城市看齐,跟这些标兵学习,在创文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上狠下功夫。

  接下来,江门的创文工作还要注意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结合起来,尤其是要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力抓手,以习总书记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和胡春华书记关于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最新指示要求,围绕“制度完善、管理提升、内涵丰富、文化主打”来做文章,不断提升江门市民的幸福指数,既保育好“小鸟天堂”,更打造好人的乐土。

  南方日报: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阶层和思想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协调一致?

  毛荣楷:我认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精神文明建设也要进入“新常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尤其是结合实际情况,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轮驱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当前,江门已步入了蓄势进发、乘势前行的黄金时期。随着江门大道、江顺大桥、港珠澳大桥、深中江通道、深茂铁路等相继建成通车,江门的区域发展优势将进一步凸显。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珠西战略”、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战略部署,并把其“主战场”放在江门;并提出江门要打造成“三个门”,即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开放之门”,粤西进入珠三角的“方便之门”,珠三角通向粤西、广西乃至大西南的“辐射之门”。“全国文明城市”这一金字招牌为江门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我们更应该主动适应新常态,领会新要求,谋划发展新格局,努力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协调发展。

  生态

  和谐共建

  侨乡特色文明生态

  在江门新会天马村,有着堪称自然界一大奇观的“小鸟天堂”。这里,一株榕树便是天堂。村民用“爱树护鸟,爱护自己,爱护子孙”的祖训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时至今日,鸟和人仍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已延续380多年。

  小鸟天堂正是整个江门生态文明的标志。300多年后,江门人把这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延伸到城市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一个独具侨乡特色的文明生态。

  细节

  文明细节

  撑起“美丽江门”

  路边新种的一棵树,铺平的一段小路,也许不会被记住,但会被每天路过的人看在眼里,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整体观感。所以,一座城市的魅力往往就体现在细枝末节上,一座城市的温度也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

  秉承着“创文永远在路上”的精神,江门不断从各个角度改善民生,纾解民困,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市民,形成文明氛围,让民众自觉提升文明素质。久而久之,许多文明细节呈现在城市当中,温暖着彼此,温暖着每一个在江门生活、工作、游玩的人。

  体制

  揭秘创文

  “制度的力量”

  江门从上到下建立、完善“创文”长效机制,针对农贸市场“脏乱差”和广场舞扰民这样的城市顽疾,出台了多个办法和方案,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良性轨道。

  “中国侨都·文明江门”特别报道

  详见AⅡ02-AⅡ04版〉〉

  总策划:张东明 王垂林 梅志清

  执行:胡智勇 陈枫 林盛 詹雨鑫

  撰文:董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