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江门居家养老服务:3545处设施、智能支援

    “除了周日,我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来这里吃饭。这里的饭菜优惠又卫生,还能和朋友聊天,就好像自己的家一样。”家住江门新会区圭峰会城的林炎红今年82岁,独居的她在北门社区长者食堂就餐已经4年多,还陆续介绍了其他朋友过来吃饭。

江门建设长者食堂,解决居家老人最基本的用餐问题。新会区北门社区长者食堂供图

    截至2017年底,江门市60岁以上户籍老人有79.7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0.11%,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老龄化特征明显、程度日趋加深。而在养老机构养老的老人仅有6千余人,占比1%左右,居家养老成为主要形式。

    在建立县镇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加大投入运营经费的基础上,江门今年将继续重点开展长者食堂,探索构建“中央厨房配送+社区配送+集中就餐”助餐服务体系;重点推行智慧养老,依托广东省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江门市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平安通”平台等载体推进养老智慧化;重点深化医养结合,实现全市8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居家养老家庭病床服务。通过三级体系和三大举措,江门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长效保障机制,让更多老人享受居家养老。

    体系化

    设立三级3545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在江门市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在电子阅览室、图书室、舞蹈室、电影室等活动场室享受丰富的娱乐活动。在“长者学苑”微信学习课堂上,老人们变身“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习微信的使用办法,切身体验互联网的便利。

    70岁的冯带好家住蓬江区福田里,除了周日,她每天早上7点左右就到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天三餐都在这里吃饭。“这里的活动很丰富,有学习班、兴趣班、娱乐活动登,我都经常参加。”冯带好还是该中心的长者义工,经常作为“老师”教其他老人学跳健身操。

    “我们中心在丰富老人的生活的同时,更倡导提升老人的自信心,让老人学会挖掘自己的价值。”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方蓬江区恒爱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服务总监黄瑞娥说。

江门全市已建立起三级3524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为老人提供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新会区北门社区长者食堂供图

    目前,江门全市已建立起三级3524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为老人提供上门居家养老服务、日托服务、社区饭堂服务等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江门在县级层面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在镇(街道)层面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日间照料中心;在村(居)层面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等老年服务设施。

    为保障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良好运营,江门各区(市)将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资金及技能人才培训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从今年开始,江门各区(市)对已建好并投入使用的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按照不低于每个3万元的标准安排运营经费;对已建好并投入使用的村级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按照不低于每个2万元的标准安排运营经费。对于江门今年拟纳入市本级资助范围的353个村级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江门市本级给予261.5万元的资助资金。

    便利化

    “慈善冠名+居家养老”解决居家老人的用餐问题

    “我们经常来这里吃饭,得到了很多帮助,也想回馈一下。”吴加禄笑着说。78岁的吴加禄和76岁的陈汤斌正在江门市新会区北门社区长者食堂吃饭,当天他们还捐赠了烧鹅、烧肉、年桔给食堂加餐。

    早在2013年,为有效满足社区低保、五保、“三无”等老年人群体的用餐需求,江门在新会区会城街道北门社区探索建设长者食堂,为特困供养对象或其他有需要的老人提供用餐或上门送餐服务。为扩大受益覆盖面,新会区提出要实现每个镇(街道)均建有1个以上长者食堂的目标。目前,该区已建成长者食堂19间,其中12间已投入运营,每天前来就餐的长者达450多人次。

江门建设长者食堂,解决居家老人最基本的用餐问题。马立敏 摄

    为解决长者食堂的持续运营经费问题,新会区主动链接社会资源,寻求辖区维达纸业(广东)有限公司、万胜皮制品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出资为低保、残障、高龄等老年人提供免费用餐,并分别冠名“维达老地方”“万胜老友记”。从2014年至今,爱心企业已资助老年人免费用餐费达320万元。去年,以新会区长者食堂的建设为例,江门市融合“慈善冠名+居家养老”理念推进长者食堂建设入选全国75个养老服务业典型案例。

    新会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新会区的长者食堂覆盖了会城城区以及4个农村墟镇。今年,该区计划长者食堂的建设进一步辐射到农村地区。

    江门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科副科长朱国员表示,目前江门已有22家长者饭堂正式投入使用。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并方便统一管理,今年江门还将探索构建“中央厨房配送+社区配送+集中就餐”助餐服务体系。如新会区正在进行中央厨房的选点工作,争取今年8月底前建成中央厨房并投入使用,年底前每日供餐500份以上。

    智慧化

    平安通全天候紧急支援老年人

    “婆婆,最近身体怎么样,要注意早晚加衣,不要着凉。”在江门市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平安通”项目话务中心,5名话务员正呼叫一位位服务老人了解他们的近况。

    “紧急事件,按红按钮!生活需要,按绿按钮!”这是“平安通”项目工作人员经常叮嘱老人们的“口诀”。“平安通”项目是江门市第一届公益创投项目,旨在通过整合政府和社会养老助残服务资源,建设覆盖全市的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全天候紧急支援、医疗急救、主动关怀、政策咨询、家政服务、情绪支援、资源链接与转介等服务。

“平安通”工作人员上门探访老人。马立敏 摄

    自2015年8月正式启动运营至今,“平安通”用户已近1.3万人。2017年,“平安通”线上服务累计电话322177通,平均每天电话量为882通。“我们近1.3万的服务对象中,大部分是没有手机的,而且是独居或者空巢老人,在家里遇到问题会很无助。”“平安通”项目负责人张怀磊说。他表示,正因如此,操作简单的“平安通”成了老人发生紧急事件时的得力帮手,老人只要按下红色按钮,项目中心话务员接通后,办公系统上随即出现老人的个人资料,可第一时间为老人链接救助资源。

    此外,“平安通”话务员平时也经常致电老人了解其身心健康情况并做相应记录,将这些信息形成系统化智慧化的数字信息,方便更加准确地追踪老人的情况,为其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

    去年11月27日中午14时35分,蓬江区东城村的独居老人邝婆婆呼叫平安通平台,告知自己在家跌倒,脚已无法动弹。话务员在安慰邝婆婆的同时马上呼叫120对接医院。考虑到邝婆婆无法行走帮救护人员开门,话务员又马上对接其女儿,让她赶回家开门。14时54分,邝婆婆顺利入院治疗,“平安通”社工又继续跟进其入院后的情况。回忆起这件事,邝婆婆对“平安通”服务赞不绝口,“幸好有‘平安通’,让我及时就医。”

    朱国员表示,今年江门还将持续推广智慧养老,依托广东省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江门市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平安通”平台等载体,为老人提供智能化、远程式、点对点的居家养老服务。

    多元化

    医养结合打造养老就医新模式

    “我老伴跌倒了,爬不起来,请你们快点过来看看。”“让他不要动,我们马上过去。”甘化社区居民黎桂好的老伴突然跌倒在家中,黎桂好致电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2名家庭医生马上赶到家中,诊断其为小中风,1名医生即刻赶回卫生服务中心取药。经过家庭医生一周的治疗,老伴顺利康复。

    谈起家庭医生和家庭病床服务,黎桂好竖起大拇指。2014年末,黎桂好因突发疾病致肢体二级重度残疾,瘫痪在床。由于住院每月需要自费近千元的医疗费,黎桂好选择转回家中接受家庭病床服务,将医疗费用减少至每月200多元,并顺利在10 个月后恢复健康,实现正常行走。

    黎桂好还记得,当时家庭医生每周到她家中3次,细心地为她提供针灸、按摩等服务。2015年7月的一天,黎桂好因服用新药物感到身体不适,致电家庭病床医生后,医生马上带着另一种药到她家中,当晚又致电了解她换药后的适应情况。这让黎桂好很感动,“家庭病床的服务真的很贴心”。

    近年来,受益于江门医养结合服务的长者并不少。近年来,江门积极开展医养结合,实行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和社区医疗机构结对模式,借助社区医疗机构为居家老人设立家庭病床,引入家庭医生,建立健康档案,开展义诊,举办健康讲座。

    截至2017年底,江门共签约65岁以上老年人243440人,签约服务覆盖率为60.5%。根据《江门市国家级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今年江门全市8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开展居家养老家庭病床服务。到2020年,江门100%的符合条件的居家养老建床对象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纳入家庭病床,签约服务扩大将到80%以上。